歲末年初,各地紛紛印發相關政策,推動“十四五”時期綠色建筑發展。
湖北省荊州市出臺的《“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市城鎮新建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其中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20%,城鎮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20年提升15%,城鎮新建建筑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50%,新型墻體材料應用率達到97%以上。在“十三五”期間,荊州市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部執行國家和湖北省現行節能標準,新增節能建筑面積1652.09萬平方米,新增建筑節能能力26.18萬噸標準煤。
天津市濱海新區在《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100%。到2025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一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60%以上,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30%以上,三星級的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5%以上。
技術創新 發展綠色建筑
創新是行業的生命力,各地在綠色建筑創建規劃中,多次提出推廣應用自然通風、室內除濕、自然采光、隔聲降噪、建筑遮陽、雨水利用、余熱利用、水源熱泵及空氣源熱泵技術等可再生能源,引領技術創新,促進綠色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
使用輕型光伏墻體替代傳統水泥墻體,1155塊薄膜光伏組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預計年發電量可達7.5萬千瓦時,滿足建筑30%至40%的用電需求——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未來科學城,有這樣一座身披藍色光伏“外套”的房子。
外層是光伏幕墻,內層是保溫透明玻璃,中間形成的封閉空腔可以進行取熱利用。夏季光伏背板溫度逐漸升高,導致發電效率降低,這時自動打開百葉窗,室內溫度降低;冬季將百葉窗關閉,空腔形成‘暖墻’,可降低室內熱負荷。
重慶市在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因地制宜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主要實施技術路徑,推進可再生能源的深度及復合應用,探索在具備資源利用條件的區域強制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的措施。
示范引領 促進轉型升級
以試點示范先行、以點帶面的方式,多地大力推動綠色建筑建設,實現跨越式增長。
在山東省青島市,中德生態園作為中德兩國政府重點合作項目,通過引入德國標準建設示范項目、推進超低能耗建筑發展,踐行示范低碳減排的新發展理念。
雄安新區則圍繞建設“綠色智慧新城”目標,全方位全過程推行,著力降低建筑能源資源消耗與碳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打造高質量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典范。
企業咨詢熱線
199-3965-5981
E-mail:haitian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