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3日、4日,連續三天,發改委核準同意了13只企業債發行,總發行規模近750億元。
如此密集的發債,從6月份就已開始。自6月以來,發改委總計批復44家企業的發債申請,總規模超過2100億元。從發債的用途來看,很多企業債都是用于地下管廊、高速公路等基建項目。
此外,地方政府專項債也在6月出現了發行放量,單月新增5189.9億元,為年內最高峰。發改委投資研究所專家表示,此舉可以理解為穩投資。穩投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釋放投資需求,加快投資項目的審批、核準或備案工作;二是融資供給,加快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工作。
華泰證券認為,去年底以來,發改委批復項目體量有較大增長,預計隨著儲備項目繼續投放開工,今年二、三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呈現穩中有升。
此外,6月10日國新辦發布的《關于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中允許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重大項目資本金,也透露出穩投資、穩基建的信號。
據悉,今年發改委批復的基建項目已超30個,總投資額超8500億元,從項目類型來看,多集中在城市軌道、機場擴建、煤礦等領域。
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馬強表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發展空間較大,是促進有效投資的關鍵領域。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表示,促進資源流動的相關建設工作成為了管理層今年基建項目審批的主要側重點,即以推進人才流動、物流發展為導向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以信息高效流動為導向的通信、智能應用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將在今年進入全面提速期。
唐川表示,國家發改委今年已批復機場新建擴建、城市群鐵路建設、重點城市軌道交通等大型項目十余個,奠定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基建整體投資中占比名列前茅的地位。
而工信部于6月份開始發放5G商用牌照,也預示著我國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將在下半年加速推進。
今年6月份,為了集中資金支持重大在建工程建設,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提出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的資本金,項目涵蓋鐵路、國家及地方高速公路、供電和供氣項目等。
在資金和政策的雙重助力下,今年二三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呈現穩中有升,大基建板塊有望再獲市場重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表示,為進一步穩投資,國家已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同時支持地方較靈活使用專項債券。重點在軌道交通、生態環保、市政管網建設等領域。
隨著上半年批復加快和資金撥付到位,下半年基建開工建設力度將會大大增強。
唐川表示,除了交通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加速建設以外,電力改革、鄉村產業振興、服務業改革、科技強國的相關推進工作也到了重要節點,所以下半年基建項目的投資額、落地項目數量必然會相較上半年有所增加。
企業咨詢熱線
199-3965-5981
E-mail:haitianzixun@126.com